讲座回眸 | 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2

2023118日下午15:00,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辉教授在健雄书院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演讲。大家热情高涨,会场内座无虚席。

 


陈教授从吴健雄先生讲起,谈到了对吴健雄先生成长成才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胡适先生。胡适先生曾师从著名的实验主义者杜威先生,认为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并在吴健雄先生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建议她多读文史类的书。吴健雄先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格和在实验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也得益于胡适先生的教诲。


接着,陈教授讲回正题“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向我们解释了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区别——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过程,现代性则是建立与现代治理体系相匹配的文化体系。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产生动荡”。这是著名的“亨廷顿悖论”,中国式现代化就给出了一种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陈教授呼吁,文化传承发展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例如,《道德经》是一本凝练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著作,不仅被中国人尊为经典,也深受外国读者喜爱。《道德经》各语言版本的发行总量仅次于《圣经》,由此可见一斑。对于这样的文化经典,我们应当“学而时习之”,常读常新。


除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教授也谈到了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的重要性。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费孝通先生也曾手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没有文化包容性,文化发展就会因封闭而停滞,最终丧失生命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融通中外、贯通古今,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那么,新时代应该怎样“答题”呢?陈教授给出了一个“公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公式”切中肯綮,简洁准确。

 

最后,陈教授援引了胡适先生的两句话作为结语:“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他认真回答了同学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认识等方面的疑惑,并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前途光明。通过这次讲座,大家对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收获良多。



心得感想: 

很荣幸这次能参加陈辉老师的人文讲座。陈老师以吴健雄先生与胡适之间的往事引入主题,既让我觉得自然合理,又有耳目一新之感。从文明之间的冲突、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再到文化传承的发展内涵,陈老师由表及里,让我们认识到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在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同时拓展到古代王朝与诸子百家的学说,结合中国文化作了更深入的阐释。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2020级 苟元博

文:谭嘉惠  图:龚凡准

最近更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当前热点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