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祁海宁教授揭秘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现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21-05-03 浏览次数:1064

4月27日下午,考古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祁海宁教授应邀做客“健雄书院高端人文讲座”,在健雄书院报告厅为吴院学子做主题为“从长干而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历史梳理”的精彩演讲。本场讲座由吴健雄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煜钧主持,吴健雄学院约50名同学聆听了本次高端人文讲座。

  


祁海宁教授首先在讲座开始,简单介绍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历史沿革。他告诉同学们,大报恩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长干寺,是中国南方建寺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佛教圣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但也遭遇了非常多次变故。

  


讲座过程中,祁海宁教授给同学们展示了考古专用的平面图,浅显易懂地给同学们介绍了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从地层学展开,结合大报恩寺的考古发现,分析了大报恩寺所在的地理情况,引出了大报恩寺考古学研究发现的寺院历史变迁。他用演示图片放映了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的历史文物,包括六朝时期的金戒指、青瓷油灯,刻有文字的宋朝瓷碗,图文并茂地给同学们介绍了考古中的文物发现概况。此外,祁海宁教授也展示了遗址建筑的特点,暗渠、排水道的分布反映了寺庙昔日的繁荣与昌盛。随后,祁海宁教授着重介绍了明代大报恩寺的情况。为什么三藏的头骨在当时被保留在大报恩寺,后来又流失了?为什么会出现藏式塔?祁海宁教授在演讲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后,逐一解答同学的疑惑

  


祁海宁教授还给同学们分享了朱元璋与大报恩寺的故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祁海宁教授解释了为什么大报恩寺没有重建而依旧保持毁坏后的状态。他告诉同学们,根据联合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文化保护是不主张移植重建的,并进一步解释了大报恩寺公园的设计初衷,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遗产保护的原则和理念。祁海宁教授放映了大量的实物照片,舍利、珍珠、琉璃、丝绸……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大报恩寺的考古价值。祁海宁教授一一介绍了感应舍利、真身舍利等佛教圣物。其中,地宫出土的层层包裹的感应舍利深深震撼了现场的同学们。祁海宁说,很多文物看起来不起眼,考古学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点点的、遗迹和文献和实物的遗迹,搞清楚这个这个遗址的发展过程,把这个历史上的这个发展的脉络给揭示清楚。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此次高端人文讲座,吴院学子对文化保护与考古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

  

(文:黄滢    图:王煜钧    编辑:周丽萍)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