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群学书院联合创始人陆远先生应邀做客“健雄书院”,参加“健雄书院高端人文讲座系列讲座”,为吴院学子做主题为“从顾毓琇先生看理工学人的人文修养”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2020级黄家懿同学主持,吴健雄学院副院长况迎辉教授和全院各年级的五十余位同学参加活动。
陆远先生首先介绍了自己和东南大学的渊源,表现出他对东南大学校园环境以及历史人文的深入了解。接着,他又阐明了此次讲座的目的是探究理工科学子的人文素养养成以及工科院校的发展道路。而此次讲座所谈及的顾毓琇先生正是东南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也是吴健雄先生的老师。
随后,陆远先生先以历史上的东南大学为文理兼容的典范,赞扬它极重要的高等教育史与社会思想史意义。其间,他先是讲述了国内几所大学更名的前世今生,论及了东南大学复用前名的艰辛与不易。陆远先生以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等近代著名变革运动为例,详细讲述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思想举措,与当时东南大学先辈的独特智慧之思进行对比,有力论证了东南大学思想之先进。从而引出了对顾毓秀先生的论述:以东方“达芬奇”为题来做比顾毓秀先生,介绍了顾毓秀先生的生平,提及了他任职期间的成就与他个人的传奇,谈及了他理工学科之外在词曲、话剧、音乐各领域的不俗成就与贡献和桃李满天下的卓越教育成就。随后,陆远先生指出促成顾先生成功的家庭传承与文化熏陶和文化环境,以此陈述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接着,陆远先生又展开对“中西书院传统与通识教育”的论述。他以胡适先生致吴健雄先生的信为引,讲述中西书院传统所注重的成为一个大家的精神与要求。随后以西欧书院传统为例,西欧书院是在古典大学的总体框架内创办的寄宿制教育机构。西欧传统书院的人文价值是跨学科交流、自我管理、身份认同、人格而非角色。再以中国书院传统为例,中国传统书院是以私人或社会团体举办为主,灵活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追求教育理想与学术自由,一般不承担制度性的人才选拔功能。学校以制度为中心,书院以人物为中心,具有反功利性倾向,是对个人德性的关照。通过比较中西方的书院,陆远先生提倡科学人文交流与东西方碰撞。人类历史演进道路上的两次根本飞跃,一是认知革命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二是科学革命重塑了人类能力的边界,两者都离不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点,提倡建立一种自由的给予学生精神家园的书院。
最后,陆远先生又展开了对“科学人文交融与东西碰撞”的论述。其中,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审视科学人文交融,讲述了两次以科学与人文融合为基的人类历史演进道路的两次飞跃。再从东大、南大校园审视中西文化碰撞。最后以一张大师的合影,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如今的时代去传承甚至超越先辈大师。
本次讲座为健雄学子的工科生涯注入了人文素养的精神,也为吴健雄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对自己未来人文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见解,学院领导也有了对建立理想书院的更多思考。相信同学们的工科之路必然会又人文环绕,学院也终能成为集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自由,注重交流的育才之地。
心得感想选摘:
陆远老师介绍了顾毓琇先生的大家族都是些有识之辈,良好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那个中国仍处于非常落后的年代,顾先生能留学美国,成为所学专业第一个拿到高级别毕业学位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顾先生在留学期间,爱国之心并未削减一分一毫,在学有所成之后,将自己的能力和关系,应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上,为国家发展和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利的地方,才算不虚所学。今天的讲座中我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和认识,我们身为工科生要不断追求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习做人的道理,这样才符合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2018级 周霏翔
陆远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从顾毓琇先生看理工学人对人文修养。历史上的东南大学就是文理兼备的典范,具有极其重要的高等教育史与社会思想意义。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能够向世界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在于让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东南大学早期前辈们的坚持恢复学校的名字,在当时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与伟大性。顾毓琇被称为中国达芬奇,他是典型的工科男,但同时他一生作词曲歌赋七千余首,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高产诗人。其成功的背后,是有着优秀的文化环境。在青年时就建立起跨学科的,广泛的知识体系,培养出协调专业化与通识教育。这也教育了学校开设无功利课程,只有这种毫无杂念的学习,才会激发兴趣,才会激发创新。这也迎合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互联网可以让任何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018级 许若彤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对顾先生一生的成就无比震撼。当前的我主要精力还是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对人文修养方面的学习和认识还比较粗浅。我们上大学的目的不是培训一门专业技能,而是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似乎很空洞,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你对事物的看法与理解,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等等。为此我要给自己多创造一些机会和平台来学习。选修人文类课程,多听人文类的讲座,督促自己补充人文学科知识上的不足。到图书馆借阅人文类的书籍。不能认为自己课程比较繁忙而放弃,安排自己多到图书馆借阅一些人文类的书籍,每天看一点,贵在坚持。参加人文类的活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人文科学专业的同学有着丰富的社会调查与实践互动,我们也可以积极地与人文科学专业的同学合作,多多接触一些内容,对了解人文科学,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是有帮助的。
——2018级 姜文韬
(文:周攀 图:宏伟杰 编辑: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