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昆曲音乐家孙建安先生做客“健雄书院”讲坛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578

11月22日下午,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国家一级演奏员孙建安先生应邀做客“健雄书院”,为吴院学子做了主题为“解析昆曲艺术的音乐之美”的精彩讲座。吴健雄学院五十余位同学聆听了本场讲座。吴健雄学院副院长况迎辉教授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2020级吴文菁同学主持。



讲座开始,孙建安先生简述了昆曲的发源与历史,它是融合了南北曲造就的一种优雅的“水磨调”——水磨,即江南七十二道工序之一,生动形象地让我们体会到了昆曲的软糯与细腻。随后,孙建安先生细致入微地向同学们讲述了昆曲的唱字习惯。他通过“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哀促急收藏。”这首通俗易懂的小诗展示了“平声”、“上声”、“去声”以及“入声”的昆曲演唱方法,并邀请同学们一起尝试着用此方法唱了几句。同学们纷纷置身于沉浸式的昆曲演唱之中,体味昆曲音乐的多样化。



接着,孙建安先生与同学们赏析了一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曲声婉转悠扬,如流水般柔软细腻,杜丽娘的一颦一笑都仿佛展现在了大家眼前。这也迎来了整场讲座的高潮。孙建安先生讲述了昆曲演奏的乐器(分文武场)及乐器的发展史。文场结合秦始皇的历史传说,分别介绍了“笙”“笛”“提琴”“三弦”及其独特的声乐音色,也展现了昆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表明了乐器创新势在必行;武场则重在展现昆曲严格而多变的程式。



在讲座的交流环节,孙建安先生讲述了昆曲在当今快节奏社会得不到人们重视的处境,语调中饱含着无奈与惋惜。他也阐述了昆曲不会因为“快节奏之风”的盛行而改变,更不会为了迎合人们对“快餐文化”的需求而忘了昆曲的本源。在孙建安先生慷慨激昂的语言与坚定的语气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对于昆曲发展来说,注入时代感和生命力,不断进行发展创新的重要意义。这或许也是孙建安先生对昆曲传承者们的深切期望。本场讲座是“中国文化工作坊——昆曲艺术赏析”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吴院学子充分领悟了传统文化之美和昆曲艺术的音乐魅力。



  

心得感想选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是我第一次与昆曲邂逅的地方,就是里面的这几句。当中的情生情死,一往情深,都自载歌载舞的昆曲里升腾。孙建安老师对昆曲中唱字的音调到昆曲的旋律细致的解读也让我对昆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在简谱的字里行间都闪耀着中华文化瑰宝。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疲倦不堪,而昆曲的优雅细腻和烟视媚行,悄然滋润了在物质与信息中一路狂奔的年轻人干涸的心灵。在悠扬的丝竹声中,在哀怨的咏叹中,在婉转的妩媚中,重新体味优雅与自在,在纯粹的美面前,重新细致起来。无论是蓝调、摇滚、爵士,还是流行,昆曲的魅力都是他们所无法匹及的。

——2018级  姚  杳

  

孙建安先生的演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昆曲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也让我为这种美不被重视而面临着失去原貌的风险而叹息。昆曲里有汤翁的至情至性,亦有以字行腔的一丝不苟,需要文武场面配合严丝合缝,也需要南北曲衔接行云流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先人六百年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热爱它,更没有理由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

——2020级  高  睿

  

昆曲的与众不同在何处呢?听完孙建安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对此的了解又深入了一些。孙老师先从简单的入声开始,为我们介绍了昆曲基于吴语声韵的严格的作曲规则,而这或许就是昆曲最特别的地方。而后老师还介绍了几种演奏昆曲的乐器。从笙笛到锣鼓,从文场到武场,它们编织出了一种独特的曲调,展现着历史深厚的华夏音韵。整场讲座一直包围在戏曲的乐音中,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古色的戏台前,看见了无数翩迁的身影。一切都令人沉醉。

——2020级  石  杰

  

  

(文:徐嘉栋    图:潘    编辑:周丽萍)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