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红阳教授与吴院学子做高端导师交流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2 浏览次数:604

10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传导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红阳教授利用来校参加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的间隙,专程应邀来到九龙湖校区吴健雄学院,参加“健雄书院导师交流计划”活动,与吴健雄学院的十余名同学进行了友好热烈的分享交流。交流中王红阳院士与吴院学子分享人生智慧,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罗卓娟教授陪同来访。况迎辉副院长代表学院接待并欢迎王红阳院士一行的到访。

  

  

王红阳院士首先介绍了她所从事的研究内容,即中国肝病的防治和检测试剂的研发。针对吴健雄学院学生大部分是工科的属性,王红阳院士特别强调了当前中国医学发展迫切需要跨学科,尤其是“医工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对此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王红阳院士跟同学们分享了她自己从一名野战医院护士员做起,最终成长为一名著名学者的人生历程。她分享了自己也曾放弃国内大医院的工作去德国留学深造的经历。王红阳院士认为,德国教育十分成熟,严格的教育制度培养了严谨认真、踏实肯干的研究学者,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深厚的哲学底蕴滋养了学者们的科研生活。在寻找致癌基因的研究过程中,王红阳院士始终保持极高的工作强度,完成同组学者近10倍的工作量。王红阳院士告诫吴院学子,“科研十分辛苦,是适者生存的环境,必须保持自己的节奏与实验过程一致,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学成以后,王红阳院士毅然回国,建立国际科学实验室(后成为国家肿瘤中心),耗时15年研发出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

  

  

在分享交流中,有同学问到王红阳院士选择学医的动机和体会。王红阳院士回忆,当年由于父亲患肿瘤的经历使她选择了从医,但是她认为人生实际上是难以设计的,她们那一代人是在各种被选择中做出选择,所有能留到最后的人都是在大浪淘沙的逆境筛选中最耀眼的黄金。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因为眼前的太多选择而感到迷失,找不到兴趣所在。王红阳院士表示:“没有兴趣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优秀学子的科研兴趣方向一定要和世界需求、科技发展方向和国家需求相结合。”

  

  

谈及对癌症的态度,王红阳院士认为虽然癌症是一种遗传相关、治疗困难的疾病,但我们不必恐癌,绝大多数癌症都可以预防,治疗甚至治愈,其余也都可以针对性地延长生存期。同时,伴随癌症年轻化趋势,王红阳院士鼓励同学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对环境改变,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最后,王红阳院士提到,中国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飞速发展,但巨大的人口数量还是让某些地区难以受到医疗资源的辐射,基础科学的薄弱使得各大医院的先进设备与仪器全部依赖进口,同时缺乏适应中国发展的方法指导与针对中国患者的医疗指南。因此,王红阳院士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吴院学子能够关注生命科学领域,提升个人素养,为国家生物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与王红阳院士的近距离接触使同学们深受鼓舞,王红阳院士的渊博学识与拳拳之心激励着吴院学子精益求精,勇攀科学高峰。大家也殷切地希望通过此次高端导师交流能够激发同学们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更加多元地审视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文:翟铭  图:蒋烨琳  编辑:吴文婷)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