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应邀来院访问并做高端荣誉讲座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19-09-23 浏览次数:922

9月19日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彭林教授应邀来院访问,参加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高端系列荣誉活动,为健雄学子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也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思修系列首场高端讲座。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秦霞,人文学院教授董群以及学院领导等参加本次活动,吴健雄学院2019级全体新生和来自学校各院系学生500余人共同聆听了本次精彩讲座。讲座由校团委文体部部长罗澍主持。



彭林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是将“人如何通过修身进德成长为君子,如何从动物学意义上的人成长为道德理性意义上的完人”作为社会发展最核心、最基础的命题,这是中国文化最了不起的地方。士大夫群体之花盛开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彭林教授讲述了历史上一些有名“士大夫”,例如宋代的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清初的顾炎武等。他们身上体现的士大夫品格,有学识丰富,有德行高尚,有安贫乐道,有清廉自守,有勇于担当,有敢于牺牲。“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这些都是掷地有金石声的豪言壮语。彭林教授认为士大夫修身进德,淡泊名利,清廉自守,一心为公,品行高洁,为中国社会大众树立了高尚的人格标杆,引领社会进步。士大夫精神最突出的亮点,是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每当国难临头之际,他们都前赴后继地流血牺牲,激励万民起而救亡图存。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始终没有被灭亡,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文化的传承,具有强大的惯性。时至今日,“士”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有其特殊地位。彭林教授希望每个健雄学子乃至每个东大人除了学习专业,还要追求“道”,内心还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顾炎武等传统士大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的我们,如何继承他们的伟大胸怀与格局,做无愧于时代的典范,是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认真作答的人生大课题。


   


吴健雄2019级新生宣瑞泽同学听完讲座后深受触动。他认为,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承至今,是因为其有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于个体而言,以君子之道要求自身可以获得修养的提升。于国家而言,士大夫文化可使国家散发出内涵底蕴的魅力。国家要想强,软实力同样不容忽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大夫,一个闪耀璀璨的群体,将中华传统文化延根续命。家国担当,安贫乐道,修己达人……这些共同的特点正是他们给后世开启的光明大道。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现代,都需要有这样的领航者撑起国之脊梁。在无数个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们都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希望,士之风气能流传后世。士之气,振寰宇!


    


彭林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他倾三十年研究成就,一朝演绎“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教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充满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无限热爱与真情,受到了东大学子热情的欢迎,成为东南大学人文教育史上经典的一幕。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他曾经应邀在中央机关分享过多次,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演讲开始前,彭林教授和学生处和学院的相关领导就“健雄书院”的筹建、功能和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讨和交流。



  

(文:彭嘉炜  图:朱顺安 薛皓文)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