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高级记者堵力演讲“走进航天英雄的精神世界”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次数:2109

2019年4月17日晚,《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主任兼总编室负责人、高级记者堵力女士为吴健雄学院学生和其他东大学子带来了主题为“走进英雄航天员的精神世界——从优秀人物的成长看大学生成才路径”精彩演讲,并应邀与吴健雄学院学生进行导师交流。本次活动是东南大学“信仰公开课”专场讲座,也是吴健雄学院高端荣誉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吴健雄学院和东南大学的3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对于为什么觉得对航天员的报道极其重要,堵老师提到了她在深圳机场的经历。当时的她直面感受到了日前青少年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和明星文化。她认为,日前下水道文化的泛滥导致国家缺少一种阳气。而青少年需要一种精神立柱,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跨过难关,即便是脚踩泥地,也能直冲蓝天。若是作为一位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更能完成“为天地立心”的使命。正因如此,才让堵力女士如此重视这一次的采访任务。但虽理想丰满,采访过程却未一帆风顺。在第一次去时被关在场外,而后也因为意外无法对航天员专访。在后期的面对面采访中,堵力女士总结了名人对话的特点:智商情商在线,且见多识广。例如和王亚平的采访中,堵力女士也赞扬她是一位情商颜值都超高的人,在面对问题时非常坦然,这也是她被选为太空教师的原因。

  

  

 

        在发射时,目送着火箭的上升,堵力女士想到了景海鹏的过往人生。一位五十岁的人,肩扛将星,荣誉等身,却依旧面对各种的挑战不断学习,冲向苍穹。他想要用自己的身躯去挑战中国航天人的极限。而即便肩扛荣誉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也依旧敢于清零,把自己当成一个新兵,严格要求自己从身体到言语的所有方面。很多中国人,在中年时会缓缓后退,保留名利。但是这些航天人,“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为“大我”而舍“小我”,从钱学森、邓稼先到杨利伟,再到嫦娥计划火星计划,他们从未因为自己的功勋停下脚步,而是自强不息,不断在清零中走向人类发展的前沿。在发射任务结束后,堵力女士如愿和景海鹏进行了专访。堵力女士很好奇他们关于死亡的态度。而景海鹏也表示这是自己为什么不希望接受做专访的原因。有很多飞行员、航天员,他们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却没有得到任何荣誉。他不想宣扬自己,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荣誉。这也是航天员对于中国公众和年轻人所代表着的精神。他们拥有伟大的仪式感,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探索精神,有强健的体魄与浩然的正气。这些航天人,用中国人骨子里的淳朴和真诚,去对待,去完成每次的航天发射任务。对于青年人才的发展,堵力女士分享了她对当前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精锐的见解和深刻的剖析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讲座结束后,堵力老师应邀来到“健雄书院导师交流时间”,与吴健雄学院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石知一同学首先打开了话题,他询问堵力老师,如何在这样的信息社会做到独善其身。堵力女士认为,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面对海量的信息扑来,人会更加慌乱。此时应该视自己的情况,过滤这些信息。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更不能被电子鸦片控制,应当明辨是非,去芜取精。江毅恒同学谈到了日前的社会热点996问题。堵力女士认为996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轻人所承担的社会负担加剧,也就导致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对此问题也是比较淡然。谈及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堵力女士提到了在这个短视频流行的年代,人们都会偏向短视频带来的快速兴奋。但是一旦一个人缺少深层次的心灵交流,也会慢慢的抑郁。虽然记者在很多时间都很孤独,但在每天能够和各色各样的人去交流去沟通,这本身也是一种幸运。她在现阶段则更是在摸索,自己能否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一点足迹。

  

  

        堵力女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后加入志奋领项目,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访学进修。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多种新闻类奖项。堵力女士是业界享有盛誉的资深记者,工作二十余年来,长期在采访一线。采访多位知名大学校长书记、航天、航空、核工业、武器等领域的核心人物,所写报道引起重大社会反响。此次应邀到访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更是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之窗,引领同学们不仅要拥有灵气书卷气,还要拥有士气和血气。

 

(文:徐昱玮  图:蒋烨琳)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