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精彩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19-04-13 浏览次数:1855

4月10日晚,著名文艺理论学者,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应邀来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访问,并为吴院学子做主题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的精彩人文演讲。本场讲座是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高端系列荣誉活动之一。来自吴健雄学院13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孙教授的精彩演讲。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参加活动,2017级刘天华同学主持活动。

  

  图1 人文讲座座无虚席

  

        孙绍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诗歌对中国人语言表达方式的的影响。以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为例,通过对诗句字数的增减分析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本质上是一种诗的节奏。孙绍振教授从诗的外部节奏展开,介绍了汉语音韵节奏的基础:以诗、《三字经》为代表的三言和以骈文、《百家姓》为代表的四言。三字经、百家姓、谚语等等语言文化,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人说话的节奏,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孙绍振教授接着以《静夜思》、《塞下曲》及《咏柳》为例,讲述了诗内部的节奏。他着重强调了人类对美的不同哲学,即主观的感情与客观对象的真实的对立,只有虚实相生的想象才能将这二者统一。孙绍振教授提到,诗就像将米酿成酒,使其变形变质,形质具备,这一过程反映了作家的主观意志。同学们不仅要认识到真情实感的统一,更要对真情虚感的矛盾给予关注。正因为主观情感如此重要,所以孙绍振教授提出教育不能只将学生培养成理性的机器,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这一观点。最后,孙绍振教授以诗中的“动”收尾。他说:“人的心灵在每一秒的感觉都是美妙的秘密,而诗人将其记成不朽的诗,诗人的每一秒都是诗。”不学诗无以言,他鼓励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诗歌的文学作品。

  

  

图2 孙绍振教授

  

        讲座结束后,在吴健雄学院的精心安排下,孙绍振教授来到“健雄书院导师交流时间”,与事先成功预约的10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的分享交流。谈及文学修养对大学生究竟有什么作用,孙绍振教授在回答中提到: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理解、同情人,协调、控制人际关系。而文学修养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他列举了曹操和刘备的例子,谈到一无所有的刘备可以成为独立王国之主,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与人交往,身边有一群能人奇士。2017级孙海峰同学问起孙教授的传奇人生经历:“老师的大学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呢?”孙绍振教授用了几个词语来概括:灾难、危机、颠沛流离。他在北大期间曾因历史旧事饱受排挤,被发配到福建,文革时期也常常出现在大字报上,甚至被当街批判,十分艰难。生性乐观的孙绍振先生也坦言当时几乎想要放弃生存,可他回头看却说自己是因祸得福。因为不受重用,孙绍振教授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或许在当时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期,他广泛阅读了大量书籍,包括哲学、经济学、外语等等,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研究更使他受益匪浅。同时孙绍振教授指出同学们作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不能单调,一定要全面发展。就像孙绍振教授是他的同学中成才最晚的人,却是后劲最足的人,即使年过八旬依旧有着巨大的创造力。

  

 

图3 孙绍振教授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交流

  

        2018级肖煜坤同学说:孙绍振教授通过文学艺术给了我们关于“真善美”的深刻解读,“真”代表着科学,“善”代表着道德,“美”代表着情感。他还反复提到大学生应该将路越走越宽,需要大量的学问作为基础才能换来自由。没有文化在很多时候对我们个人、甚至国家都是不利的。我们被孙绍振教授所震撼,震撼于那虽年过八旬却毫不逊于年轻人的精气神,震撼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自信的神情,震撼于他广博的学识,更震撼于他逆境中成长的故事。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他选择阅读来消解痛苦。读最晦涩难懂的书籍,寻找精神慰藉,最终他撑过了那一段苦难的岁月,浴火重生,获得了新生,从此他的道路越走越宽,乐观的性格与苦难的经历也让他能够笑面生活。这才是人生的勇者与智者的姿态。

        无论演讲还是面对面交流,孙绍振教授都充满激情、幽默与智慧,虽已年过八旬,但他所释放出来的青春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张力无不另同学们叹服。祝愿孙绍振教授平安康健,更期待吴院学子能在先生精神魅力的引领下实现自己的飞跃。

  

(文:王琰 肖煜坤  图:蒋烨琳)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