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大走过的日子——记吴健雄学院周宇昕同学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18-09-07 浏览次数:1995

        周宇昕,就读于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机械动力类强化班2014级,专业方向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本科一组二等奖等奖项,东南大学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千与千寻》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从始至终的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应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对周宇昕而言,本科阶段的老师、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同学、朋友,有些将一同继续前行,有些则将路口分别,不论前程和天涯,他想对这些遇见的人,说一声“谢谢”。

        周宇昕来自苏北的一个小县城,初到大学时,他迫不及待地想从高中压抑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和举办的比赛充满兴趣,对本专业的学习反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导致他大一的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开始反思:为什么周围的人看起来轻轻松松的,却能考出那么好的成绩?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周宇昕频繁往自习教室或图书馆跑,他发现通宵自习室无论何时总是坐满了人,图书馆还没到开馆时间,门口的台阶上就坐满了人。周宇昕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踏实、勤奋,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于是,周宇昕成了自习教室的常住民,经常学到保安大叔过来上锁。意识到底子比较薄弱,他放慢看书的速度,看不明白就看两次、三次,不放过任何一个存有疑惑的知识点。为加深理解,他还养成了抄书的习惯,并非单纯誊抄,而是一边抄一边理解,再独立将公式推导和例题演算一遍。抱着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大一上学期期末考,周宇昕取得了院里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坚持往往是很困难的,但优秀的人就优秀在能自律,自律的周宇昕将这样的学习习惯保持了下去,即使不在考试周,他也常常学习到深夜。回宿舍的路上,行人稀少,路灯浑圆的光,把影子拖得很长很长。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后的满足感,让夜幕和灯光的交相辉映更加醉人。正是凭着这种孜孜不倦的知识渴求、饱满充沛的学习动力,三年来,周宇昕一直保持着专业第一的成绩,绩点也始终在4.3以上,并先后获得东南大学CAD竞赛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本科一组二等奖、东南大学力学竞赛二等奖等。

        在科研方面,周宇昕敢于创新,积极实践。大二学年,他加入“微型扑翼式飞行器的传动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用于研究一种运用在机械蜻蜓上的高效的传动系统。项目小组从压电陶瓷配合位移放大机构和传统的连杆机构两个方向出发,最终取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微型扑翼飞行器传动机构(ZL201610304888.7)。在项目过程中,周宇昕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充分认识到在科研中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大三学年他在张程宾老师课题组里参与了有关“逆重力条件下脉动热管的工作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脉动热管的逆重力条件下的启动时间、传热热阻、均温性、脉动幅度、脉动频率等一系列特性,申请发明专利受理一项:一种溴化锂制冷机发生器(201710276656.X)。这些经历和经验都为周宇昕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醉心学习之外,周宇昕还热心于社会工作。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负责人,周宇昕带领小组调查了南京市手写汉字的规范性现状。虽然在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回收问卷质量不高、采访遇不到配合等,但不惧南京街头酷暑和阵雨,最终小组花费整整一周时间,有计划地完成了预计的实践目标。周宇昕还参与创立了东南大学历史爱好者协会。从最初的脑中想法,一次又一次开小会讨论,到大二协会的试成立,面临很多困难,再到茁壮成长,取得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正式注册证书,因为兴趣所在,更是职责所在,他为之付出很多而不觉得疲惫。同时周宇昕还身兼东南大学健身气功协会的宣传部长,参与组织了两次东南大学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上的健身气功大型表演的训练,并协助体育老师进行健身气功教学的日常晚间训练活动。

  

  

        大三的暑假,周宇昕面临继续读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因为内心对科研的浓厚兴趣,他选择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参加浙江大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他见识了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沿研究;参加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举办的“清华-普林斯顿”燃烧学暑期学习,他听取了来自亚琛工业大学、斯坦福大学、利兹大学和悉尼大学的教授们的讲授。参观上海交通大学齐飞老师的燃烧与能源利用团队的先进实验室,他听取了李玉阳老师关于燃烧反应动力学、湍流燃烧与燃烧不稳定性、碳基能源高效清洁转化的研究工作的讲解。最终周宇昕凭借扎实的学业功底和优异的临场表现,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后将继续从事在燃烧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从九龙湖到四牌楼,周宇昕从一个刚刚告别中学时代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名起跑科研道路的有志青年。在成长的途中,他深深感谢所有给予自己爱护、激励、启发、引导的每一个人,他说,东南大学的每一天,都是无法抹去的记忆,值得永远珍藏!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