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学院举行第二十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

发布者:吴健雄学院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410

2023年4月8日至4月15日,吴健雄学院2023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圆满举办。本次培训班特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武星、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张亮、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正科级秘书崔琳、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陆挺为发展对象讲授专题党课。同时,本次培训班还特别设置学生党员讲党课环节,由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优秀学生党员代表罗潇、杨启钥讲授。



第一讲:优秀·情怀·担当——与吴院学子话入党和人生

4月8日上午,吴健雄学院2023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首场讲座在健雄书院报告厅正式举行。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陆挺做题为“优秀·情怀·担当——与吴院学子话入党和人生”的专题分享。



陆挺书记从亲身经历出发,强调吴院学子应该在多方面发展自己,树立向上的价值观,尤其要注意培养待人处事、处理任务等课堂之外的能力。陆挺书记通过怀念王步高教授,向大家生动地讲解了“极致”、“细节”和“价值”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希望吴院学子能够在多种力量下拉伸成人,将细节做到极致,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陆挺书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思考,他勉励在座同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过出热泪盈眶的日子。入党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路上,要去思考“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希望在做同学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拨开云雾见青天”,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第二讲:《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与理论

4月9日上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亮教授做客健雄书院,为党员发展对象讲授“《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与理论”。

张亮教授从历史事实出发,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明确了“共产主义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认知,张亮教授将早期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做出对比,并以早期德国共产主义组织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同盟”为例,生动还原了早期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对于《共产党宣言》的奠基作用。



接着,张亮教授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理解抽象概念,教授引入了许多同学们生活中的例子,并与同学们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以同学们自身的经历与观念为背景,解释了现代社会的物质财富与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此解释了无产阶级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底层逻辑。



最后,张亮教授完整地将《共产党宣言》著成,“征服”欧洲并逐渐“征服”世界的过程讲述了一遍,并以史学家的时间观点为例,从大事件的视角分别讲述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契机与其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中辗转发展的道路,并借由中国共产党几位领导人的观点与态度阐释了《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深远影响,给同学们强调以史为鉴,尊重唯物史观,在新时代中继续承担发展共产主义的重任。

第三讲: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章》

4月9日下午,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正科级秘书崔琳于健雄书院报告厅开展题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章》”的专题讲座。

崔琳老师首先就党章的地位、作用以及基本架构等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介绍。他指出,党章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的根本法规,是党组织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根本大法的效力。党章的作用在于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所制定的章程。学习理解党章、贯彻落实党章中的具体要求,是我们在成为党员的路上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了解党章,首先要了解党章发展的历史和过程,在第二部分中,崔琳老师与我们共同回顾了党章的发展历程。崔琳老师将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大到七大,第二阶段为八大到十一大,第三阶段为十二大到二十大,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在共产党的各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对党章所作的修改,生动地展现了党章发展的全部历程。

崔琳同志带领大家细致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最新修正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总纲部分和条文部分。在总纲部分,崔琳老师逐段地向大家解释各部分内容,对其中修改的部分进行了重点讲解;在条文部分,崔琳老师将所有部分划分为五大部分,即党员和党的干部、组织制度、组织体系、纪律和检查机关、与团的关系以及党徽党旗,并对五大部分内容进行了归类讲解,使同学们对党章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带领大家从修正之处感受党的新思想、新举措。

第四讲:觉醒年代与伟大建党精神

4月15日下午,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武星为党员发展对象带来“觉醒年代与伟大建党精神”的精彩讲座。

“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要读懂中国共产党,首先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武星教授指出,只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精神之源,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以及好在哪里。武星教授从见人、见事、见精神三个角度讲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过程。



“中共一大代表是13还是12人?中共一大前中国一共有多少共产党员?这50多名党员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周恩来同志算不算建党先驱?如果一大代表慎重决定,参会者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看待陈独秀?”武星教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并依此娓娓道来建党先驱的故事,并让同学们对建党先驱到底是哪些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武星教授鼓励大家从真实的党史中认识和了解革命先驱,从他们的事迹中树立榜样、传承精神、汲取力量。

接着,武星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建党先驱们所完成的几项意义重大的建党活动,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三件事分别为: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通过刊物公开宣扬马克思主义以及同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诸项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革命烈士,他们的精神有如明灯,至今仍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随后,武星教授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与众多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精神的关系。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源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6种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2种革命精神、改革开放时期9种革命精神和新时代8种革命精神皆源自于伟大建党精神;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是根,众多革命精神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但它们也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发展着伟大建党精神。可谓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伟大的建党精神至今仍传扬在我们新时代青年之间。

在最后一个篇章中,武星教授谈到,当下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从党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榜样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红色文物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第五讲:烈志藏于笔墨,家书写就情怀

4月15日晚,吴健雄学院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罗潇和杨启钥为党员发展对象带来“烈志藏于笔墨,家书写就情怀”的精彩课程。本次课程以古今角色对话的情景短剧形式徐徐展开,通过对雨花英烈家书的解读带领全体同学“穿越时空”,感受属于那个时代的亲情故事以及英烈们对后辈的殷切嘱托。



首先,罗潇作为主讲人介绍了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志士、爱国人士在雨花台被残忍杀害。由此,引出了冷少农烈士在被逮捕之前给儿子写家书的故事。

然后,罗潇作为主讲人与冷少农扮演者杨启钥展开“对话”,表达了他在家书中所传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被后辈所传承。主讲人与在座的同学一起朗诵了革命烈士周镐、周执中撰写的家书,深挚礼赞革命先烈,并且与同学探讨了朗诵之后的感想。之后,主讲人又与“冷少农烈士”开始了“对话”。他向“冷少农烈士”展示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灿烂图景,这盛世如其所愿,“冷少农烈士”也表达了欣慰与赞叹之情。

课堂最后,主讲人与同学们一起回溯了那时间长河,观看烈士们的拳拳真情。课程结束收尾阶段,罗潇同志对家书中的雨花英烈精神进行了总结,历史已经远去,但随着时间流逝的不应是遗忘,也永远不会是遗忘,雨花英烈们用封封家书和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拥有使命感、责任感,才能让个人的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闪光。



本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除了五次集中专题学习外,还设置两次小组自由讨论环节,组织党员发展对象认真开展讨论,充分交流心得体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希望全体参加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同学,通过学习扩大视野、提升境界、获得动力,为实施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吴 萱


最近更新
当前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