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兼职教授



彭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政协“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东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华礼仪推进会顾问,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正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法国人文之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韩国成均馆大学等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首席专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中华传统礼仪概要》、《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三礼研究入门》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获国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师德标兵、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特别奖、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奖项。曾在东南大学开设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赵林,1954年11月生,北京市人。1978年初考入武汉大学,苦读十年,先后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88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已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协调与超越――中国思维方式探讨》、《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文明形态论》、《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中西文化分时的历史反思》、《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在上帝与牛顿之间》、《在天国与尘世之间》、《暮色中的十字架》等13部个人学术专著和演讲集,出版《西方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与邓晓芒教授合著)等高校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赵林教授长期以来坚持对哲学系本科生讲授“西方哲学史”基础课,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由于教学成果突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武汉大学首批“十大名师”,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曾坚持在东南大学开设精品课程“古代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

李工真,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12月出生于武汉,籍贯广东丰顺。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1988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正教授。2000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88年、2009年先后访学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现兼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文化及现代化问题。主要代表作有《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文化的流亡——纳粹时代欧洲知识难民研究》、《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并译有《纳粹德国的兴亡》一书。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两次获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于教学成果突出,2009年获武汉大学第一届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2010年获“湖北省师德标兵”称号。李工真教授长期以来坚持为武汉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大学现代化》,该课程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在武汉大学学生中流传着这句话:“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若没有听过李工真老师的课,那真是白来了武汉大学一场”。长年坚持在东南大学开设精品课程“大学现代化”。

吴国盛,男,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希腊空间概念》、《技术哲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追思自然》,另有《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四种(《科学的历程》、《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科学走向传播》)。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曾在东南大学开设精品课程“科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