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弦歌不辍:看吴院“学霸”们疫情期间如何坚持梦想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
2020年03月27日 04:45

伴随春天的脚步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

到现在的渐入佳境

在不知不觉中

线上开学第五周即将结束


延期开学 如期开课

无论身处何方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吴院学子们

始终积极进取,克服困难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科研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让我们一起看看

小伙伴居家学习的模式吧!


01

孙昊昕


图片

孙昊昕,吴健雄学院2017级本科生。前两学年绩点4.57,年级排名第一。获国家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获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高数竞赛江苏省一等奖;任吴健雄学院学生会志工部部长。参加国家级创新项目一项。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身处疫区湖北,我常常思考,“我能为这场疫情做些什么?”


扎实专业知识,提升科研能力,矢志科技报国。这个假期,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夯实专业知识



线上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从腾讯课堂到zoom,网课“全家桶”全部安装完毕。我采用设置手机闹铃的方式,每节课前10分钟,提醒我抓紧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效果非常好,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出现迟到、忘记课程的现象。


图片


当然了,线上开学也给很多课程增添了几分乐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许威老师的声音这么年轻可爱,讲课也生动有趣,听课都提了几分精神;孟桥老师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试了很多软件,终于为我们带来了质量最好的网课,但也收获了“桥本环奈”这一专有名词——表示桥老师本来想zoom上网课,没想到却用了这么多软件,还形成了循环,只好十分无奈地下课了。


提升科研能力



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假期期间投入最多的,还是自己的科研任务


我经常找戚晨皓老师和张津铭学长交流阅读论文中遇到的问题,或是针对我的科研任务产生的新想法。每一次的交流,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两个小时成了常态。


让我感动的是,戚老师不仅在科研上对我进行指导,更是关心我的生活状况,不时通过QQ询问我的近况。因为有戚老师和张学长的帮助,这个假期的科研,我总是动力满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看论文,我也会自己写代码做仿真,经常会放着电脑跑一晚上的程序, 第二天早上起来,摸着发烫的电脑,十分后悔没有把牛奶放在上面,不然就能一边喝着热牛奶,一边处理新的数据了。


图片

攻克语言关卡



毕业后我想踏出国门,去世界一流高校进一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语言,是横在我面前、亟需我去解决的问题。


从寒假回家开始,我就每天固定时间学习英语,准备雅思考试



图片


图片


当然了,除了在家背单词、练口语,也按照计划刷了不少题。大量的练习和改错,在磨练心智的同时,听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学习英语,多背背单词,相信雅思7分不是梦。


自学实用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寒假回家,我特意花了一段时间,专门学习了怎么用matlab代码实现复杂的程序,也终于摆脱了写代码一半时间用于百度语法问题、一半时间在找error的窘境。


由衷建议大家能抓紧时间学习这些软件的使用,毕竟到时候给漂亮姐姐表白的时候,别人都能画出色泽红润、形状逼真的立体爱心,你连“LOVE”中的“O”都画不圆,再来学就晚了。


图片


02

唐华泽


图片

唐华泽,吴健雄学院2017级本科生。绩点排名年级前五,课外研学学分排名年级第一。获国家奖学金、正保教育二等奖学金等;曾获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机器人竞赛省级二等奖;已有一项软件著作权(第二作者);发表会议论文一篇( ICMEIT 2019,第三作者);参加国家级创新项目和省级创新项目各一项。






记录并花时间整理各门课程的笔记,亲自动手实践去融汇并贯通所学习到的知识,尝试并学习一些高效且实用的软件,或许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但我始终用最笨的方法,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不断努力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笔记一般有速记和整理两种类型。速记要求简单但是清晰,整理则讲究图文并茂。疫情期间,我们在听网课的时候,正好就能够利用电脑分屏,一边听课,一边速记下重点。在下课后,我们再反刍消化,精记整理。


在复习时候,笔记也是学习的一部分,通过笔记能够整理自己的思路,逐一排查出自己知识体系的薄弱点。这时候做的笔记讲究结构完整,生动形象。我正在整理充实上学期所学课程的笔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图片
图片


力行而后知之真



在疫情期间,我将所学的机器学习技能用于实践,搭建出LSTM和深度强化学习网络,并与Airsim相结合,探索在高噪声环境下进行无人机定位和导航的AI解法。同时,在读完《自制CPU》一书后,我在书中教程的基础上,结合数电学习到的各种技巧,编写了一个16位CPU并进行了仿真测试。强化学习网络搭建和调试,Airsim模拟飞行,CPU设计……我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去探寻新的风景。


图片


当然,在实践中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迭代会不收敛,编译会报错,电脑可能崩溃。这时候谨记,实践的成功以坚韧顽强的精神为动力。冷静下来“归零”检查,一定能克服难关。


技多不压身



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还需要具备熟练的论文写作、排版技巧、画图技能、外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全民抗疫期间,居家隔离坚守抗疫战场,正是我们摆脱生活杂事,进行自我充电的时间。Python、Stata、Matlab、PR、AE…很多工具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图片
图片

在这段时间,我第一次尝试用LaTex写作长文章。LaTex优秀的自动排版技术让我能够集中精力在文章内容上,节省下大量的碎片时间。搭配上matplotlib和PS画图,我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完成一篇课程论文的写作。


这些工具的教程也很多,比如在b站就有很多视频。同时各个工具网站也有官方笔记供我们翻阅。


03

许瑶坤


图片

许瑶坤,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2016级本科生。获校长奖学金,正保教育一等奖学金等。曾获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一等奖。发表国际会议一篇(WWW2020,第二作者)。


科研不停歇



家里刚刚开始封城的时候,我在跟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博士合作一篇论文。


图片


我的工作是依据设计的算法编写实验代码,在家里远程登录到新加坡的集群上完成实验。由于疫情的影响,服务器的维护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实验做的稍微慢了一些,但是陆陆续续也完成了整个框架。在二月十号截止日期之前,我们调试完了实验,并且将论文提交到了SIGKDD,目前正在审核中。


学习无止境



论文提交之后,我开始读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我做过一些有关机器学习的研究工作,但是却一直没有时间系统地整理这个学科的思路。在疫情期间,大概每天拿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大概花了二十天,我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整理出来了自己的笔记。在读书的期间,我补上了很多理论知识,并且学到了一些优化方法,相信之后再使用这些算法的时候,可以用得更得心应手。



图片
图片


同时,我也利用MIT的线性代数公开课,复习曾经学习过的课程,复习已知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学习到新的东西。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线性代数基础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另外,因为一直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我还在可汗学院上断断续续看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看到的都是一些基础的概念,比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辨析,比如生产要素。以求对经济学做一点基础的了解。




天道酬勤健雄心

励志笃行学海平


面对疫情,自强不息的吴院人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始终保持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勤学苦练,砥砺奋斗,将“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和“日新月异,积健为雄”的吴院精神,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了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2020年,吴院人还在继续前进!



文字 | 各位学霸同学

美编 | 杨哲睿

责编 | 张梦瑶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